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园。图源:Bloomberg
在美本申请的赛道上,家长们心中总有两座大山:一是 "录取难如登天",二是 "费用高到心碎"。
而今天,普林斯顿大学最新经济援助计划宣布,从今年秋季开始,家庭年收入不超过 25 万美元的学生将无需支付学费,年收入 15 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更是学费、食宿、书本费全免!最绝的是,国际生也能平等享受这波福利!
以前总觉得 "藤校 = 烧钱无底洞" 的中产家庭,谁能想到,有一天申请藤校居然能不用 "砸锅卖铁",甚至年收入 25 万美元的家庭还能蹭上助学金!
展开剩余87%来看这份诚意满满的 "资助清单":
家庭年收入≤15 万美元(约 110 万人民币):全免!!!学费、住宿费、餐饮费、书本费、生活费全覆盖,一分钱不用掏;
家庭年收入≤25 万美元(约 183 万人民币):免学费!!相当于直接砍掉每年 5 万 + 美元的最大支出;
部分年收入≤35 万美元(约 256 万人民币)且多子女在读:可申请奖助金!减轻多孩家庭的教育压力;
无贷款政策:所有资助都是 "白给" 的奖助金,不用偿还,彻底告别毕业即负债的焦虑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学校计划在 2025-26 学年将本科生经济援助支出提高 16%,达到3.27 亿美元。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?
这意味着今年入学的新生中,约 69% 都能拿到奖助金,人均每年高达 8 万美元 —— 相当于覆盖了近 90% 的就读成本。
要说顶尖名校的 "抢人套路"咱也是看多了,最近真是越来越直接了 —— 拼学术、拼排名还不够,现在连 "钱包厚度" 都成了招生战场!
早在普林斯顿放大招之前,哈佛、宾大、MIT 这些 "老对手" 就已经悄悄布局:前脚刚宣布给中产家庭加补助,后脚就把免学费门槛往上提:"优秀的崽!来我这儿学费我包了"。
★
这波操作震动了整个留学圈!
★
★
普林斯顿的助学金升级,远不止 "花钱" 这么简单,它正在悄悄重塑美本申请的生态逻辑。
中产家庭的 "夹心层焦虑" 被终结:过去,年收入 20 万美元左右的家庭总陷入尴尬:想申藤校,却卡在 "不够穷拿不到补助,不够富全额负担" 的区间。普林斯顿把免学费门槛提到 25 万美元,相当于直接把这部分 "高不成低不就" 的家庭拉进福利圈。
顶尖名校的 "奖学金军备竞赛" 打响:这不是普林斯顿第一次 "砸钱抢人",但这次政策力度直接给同行递了张 "战书"。此前哈佛、宾大、MIT 已陆续上调助学金门槛,而普林斯顿的 25 万美元红线,很可能让耶鲁、斯坦福等校在 1-3 年内跟进。毕竟在藤校竞争中,助学金早已是隐形的招生武器:选我,不用为钱发愁。
校园多元化加速,不止是 "数字游戏":新政下,普林斯顿的 Pell 助学金学生比例首次达到 25%(Pell 助学金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),意味着更多低收入、第一代大学生、有色族裔和国际生能走进藤校。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:当课堂里既有来自精英家庭的学生,也有靠助学金圆梦的第一代大学生,讨论中会碰撞出更真实的社会视角,而这种多元化,正是顶尖教育最珍贵的附加值。
它释放了对国际生的积极信号:作为财政援助公告的一部分,普林斯顿大学还公布了其新生的种族构成。在最高法院禁止高等教育中采取平权行动后,特朗普政府表示将要求学校证明其招生时不再考虑种族因素。
在此新政公告中,普林斯顿还透露了两个关键数据:
大一新生中亚裔占比从 24% 升至 27%,创历史新高;
国际生占比 14%,虽受签证延误影响,但仍保持稳定。
对中国家庭来说,这两个信号很重要:
一方面,普林斯顿对国际生的资助政策与本土学生完全一致 ——这意味着只要你被录取,助学金评估会完全基于家庭经济情况,而非国籍。对中国申请者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鼓励:不要因为学费标签价就自动放弃。
另一方面,亚裔占比上升也反映出:在平权行动受限后,藤校正在用更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,而经济援助的升级,无疑给了不同背景学生更公平的竞争机会。
从更长远的角度看,这类政策会逐渐让藤校的“价格标签”与“实际花费”差距拉大——而精明的家庭,正是利用这种差距,低成本获得顶级教育资源。
★
藤校实力改写 "碎钞机" 规则
★
★
过去几年,美国顶尖大学的助学金政策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。从资助范围到福利细节,这些变化不仅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,更在悄悄重塑美本申请的底层逻辑。如果你正在规划留学,这三大趋势必须提前了解 ——
趋势一:无贷款 + 中产覆盖
如今,"无贷款政策(No-Loan Policy)"已成为藤校和顶尖私立大学的标配。这意味着学生拿到的资助全是无需偿还的奖助金,再也不用毕业后背着贷款开启人生。更重要的是,曾经被政策忽视的" 中产夹心层 " 正被快速纳入福利圈:这一变化直接打破了 "藤校只给穷人发钱" 的刻板印象,让中产家庭终于敢把 "冲刺顶尖名校" 提上日程。
趋势二:福利细节内卷升级
如果说过去奖学金比拼的是 "能不能免学费",现在的竞争已经细化到 "如何让学生无负担地成长"。越来越多顶尖大学开始提供 "超预期福利包"!
基础覆盖:学费、住宿费、餐饮费全免成为常规操作; 进阶支持:国际学生的往返机票补贴、寒暑假生活津贴、教材费报销; 发展资助:科研项目经费、海外交流奖学金、实习期间的交通补贴等。这些福利的意义远超 "省钱"—— 对低收入和中产学生来说,它意味着不必为了攒生活费放弃暑期科研,不必因没钱买机票错过国际交流,真正让所有学生能平等地利用名校资源。
趋势三:藤校门槛松动但竞争更烈
在国际生资助领域,美国大学正在呈现明显的 "两极分化":
头部院校更开放:藤校及斯坦福、MIT 等顶尖私立大学,普遍推行 "Need-based 平等资助"—— 只要被录取,助学金评估完全看家庭经济情况,与国籍无关。这意味着中国普通家庭学生,也可能靠助学金走进哈佛耶鲁; 中尾部更谨慎:排名 30 名之外的大学,对国际生奖学金仍有限制,部分学校甚至明确表示 "国际生无 Need-based 资助"。值得注意的是,资助门槛松动的同时,国际生录取难度也在上升。当 "钱不再是障碍",竞争焦点会更集中在学术能力、活动深度、个人故事等 "软实力" 上,申请的 "含金量" 要求更高。
★
尽管压力不断
藤校仍用善意铺就留学之路
★
★
整体来看,美国顶尖大学的奖助金政策正在进入 "高门槛录取 + 高覆盖资助 + 高附加福利" 的新阶段。
尽管特朗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调整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—— 从 F 签证审批的严苛延迟,到针对大学招生政策的司法博弈,国际学生一度面临多重压力。但普林斯顿此次助学金升级,连同哈佛、MIT 等藤校的跟进动作,传递出了最真实的信号:顶尖学府对全球人才的渴望从未改变,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从未动摇。
对于广大中国家庭和国际生而言,这或许是最有力的定心丸:申请路上,“钱” 的障碍正在变小,“才” 的重量愈发凸显。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,顶尖大学对多元人才的包容、对教育本质的坚守,始终是穿越波动的底气。
说到底,藤校们的助学金改革,本质是在传递一个信号:他们想要的是最优秀的学生,而不是最富有的学生。
而对于希望让孩子更稳地抓住这类顶尖教育资源的家庭来说,绿卡能成为孩子未来锦上添花的选择。拥有绿卡后,孩子在申请美国高校时不仅能享受与本土学生同等的录取通道,在助学金申请、专业选择等方面也能减少不少限制。当藤校用助学金打破经济门槛,绿卡在教育规划中便能进一步降低身份带来的不确定性,让家庭在追逐优质教育的路上更有底气,真正让人才的成长之路少些阻碍、多些坦途
发布于:上海市